1967年英语教育专家L.G.Alexander出版了一套四册的英语教材,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多年来被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奉为经典,也成就了横跨半个世纪的销量传奇,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新概念英语》,在中国影响了几代英语学习者,迄今仍有大量课外辅导机构在使用。语法结构详尽、重点句型复现率高、听说读写循序渐进、课文精炼风趣、彰显英伦文化……一系列语言学习的亮点让这套教材流传至今。然而随着英语培训市场的白热化,对新概念英语的各种所谓研究与创新使其教学最终剑走偏锋,当下许多学校的新概念英语教学甚至与作者亚历山大的编写初衷背道而驰。
传递教育张敏与英语教师交流
笔者十几年来培训英语教师达数万人次,培训期间教师观摩演练频度最高的就是新概念,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分歧最大的也是新概念。网上搜索“新概念英语教学”结果竟高达两千多万条,索性花些时间为这些“教学法”做个简要的分析概括,以飨老师、学生和家长朋友们。
一、教学内容
用中文讲解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等知识点。以某知名教育网站的一堂少儿精品课为例学习新概念英语,新概念第一册第一课总计7句话(且其中两句只有一个单词),这位老师竟然讲了近两个小时,效率何来?前40多分钟只讲了you、pardon等几个单词的中文词义和词性,还重点强调了“I love you.”和“You love me.”中两个you 主宾格的差异,试想对于一名初学者特别是一名小学生,如何理解如此抽象的概念?更要命的是有多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在第一堂课上就遭遇一盆冷水?21世纪的英语教学竟然仍在沿用18世纪末的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教学思维还停留在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的互译。作者亚历山大是情境教学法的倡导者,所以《新概念英语》的教学理念是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口语法(The Oral Approach),后来称作情境法(The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情境法强调先口语、后文字,新的语言点在情境中引出,在情境中练习,课堂用语必须是目的语,英语课堂自然指的就是英语。所以说新概念的编写初衷是侧重于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听说英语和句型操练,而不是用母语去讲解语法结构。再举个滑稽的例子,某著名培训机构优质课上,老师整堂课几乎都是用汉语讲的,布置作业竟然“请同学们课后用英文讲一个故事”,且不说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没有英文演练的机会,即便老师的英文都没听到几句,难道你让他自学成才么?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的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认为:学生只有接触到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有可能吸收,从而才可能有输出。没有输入,何来输出?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的基础,概括地说,就是学生学完这门课,能够达到什么样的英语水平?学生上完这节课,语言能力有哪些具体的提高?教学目标一定是清晰、具体、可衡量的,而且衡量教学目标的主体一定是学生,是看到学生能用英语做到什么,而不是老师给学生灌输了什么。教完一堂课的知识点只是个开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环节,而许多老师却把这些知识点定义为教学目标,虽然教完了,但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呢?
三、课堂活动设计
目前大家所看到的新概念课堂基本没有活动,而且班额通常都比较大,即便有所谓的课堂活动,也不过是机械式的反复操练,比如两两一组站起来念对话或者课文,这只是停留在读音层面,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内容交流,学生甚至不需要理解。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建构语言输入和任务的个人意义,教师设计课堂活动的作用是帮助和促进这样的建构过程,学生只有经过自己建构,才能内化所学内容。认知发展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皮亚杰(Piaget)也指出:思维发展与语言和经验关系密切,单纯依赖记忆的语言学习不可能产生深刻的思维。所以说机械的重复并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无法提高语言能力。
四、测评手段
如前所述,因为没有以学生语言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所以新概念最经常采用的评价方式就是传统的听写、填空、翻译句子或者干脆刷题。这种单一甚至有些偏颇的测评方式如果驾驭不当,反而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作用,时间长了就会陷入“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你怎么教,我就怎么学”的恶性循环。
传递教育新概念英语教师培训
那么,堪称几十年经典的新概念为什么被教成这个样子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个中原因:
WHO:教学对象是谁?
《新概念英语》虽然是为英语为非母语学习者编写的,但从每篇课文的主题设计不难看出,其定位的目标学习者更倾向于成人。比如第一册第三课,故事场景是一个成年人在衣帽间前领取自己存入的手包,显然这不是孩子的生活情境。对比亚历山大编写的另一套教材Look, Listen & Learn(朗文3L英语),故事都发生在孩子们熟悉的学校、家庭等场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新概念英语》的出版方在十多年前又专门开发了一套新概念的青少版,但当下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似乎更加青睐于成人版的新概念,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成人版沿袭多年,各种教案随处可见,新教师容易上手,却完全背离了生本教学的基本理念。
WHY:学习目的是什么?
今天那么多家长给孩子报英语辅导班,归纳起来目的无非两种:一是提高考试成绩;二是提高语言技能。而从当下新概念的主流教学模式来看,很少有老师认真研读过教育部基础英语课程标准,如此教学,目标何来?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英语学习的五个培养目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不了解这五个目标,如何满足家长的那两点期望?抛开前面那个新概念是否适合孩子学习的话题,即便使用成人版的新概念,如果认真研读了课标内容,教师依然可以在教材中发掘大量的语言知识(语法和结构等)分级、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训练以及跨文化意识培养等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
WHAT:教学目标有哪些?
笔者迄今也无法理解《新概念英语》这样一套典型的情境教学的教材,不知从何时起被打上了语法教材的标签,学习新概念就意味着补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型结构。事实上,新概念的编写理念是将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分层训练:先听说(1-2册),后读写(3-4册)。所以第一册里出现的主要是对话、句型以及基本语法结构,强调使用模仿、背诵、句型操练等手段来达到技能培养的目的。单纯学语法,不会“说话”,这就好比足球教练不停地给队员讲解规则和技术,队员连球都没机会碰,如何赢得比赛?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知识是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桥梁,不是最终目标,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才是目标。
传递教育张敏培训英语教师
给老师做培训的过程中,也曾听到过各种抱怨:如果不讲语法,学生考试就得不了高分。试问不论任何英语考试,哪道试题是让学生分析语法规则和句子成分的?而且特别复杂的语法知识和特殊句型更不是老师能讲明白的,而是在大量的演练、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去掌握。曾经有一位老师请我帮忙看一部书稿,据说是钻研多年总结出来的语法宝典,其实这些东西除了进一步给学生增加负担之外学习新概念英语,毫无意义。所以说如果新概念教学大量的时间用于中文解释语法和句子结构的话,不但难以提升学生成绩,还会严重影响学生语言技能的养成。
WHEN&WHERE:在哪里学?何时学?
当下新概念基本作为中小学生的课外辅导课程,因此设计教学时,除了了解课标的要求外,一定要认真分析本地学生的校内教材版本。校内校外教材在教学目标的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是语言知识方面互为补充。此外,由于新概念不是零起点教材,所以还要关注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是否适用,正如《新概念英语》前言部分介绍的“以下学习次序务必作为格言来遵循:听后再说;说后再读;读后再写”。
传递教育骨干教师研修
以上简要分析了当下新概念英语教学的种种误区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新概念英语教学问题上再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首先教师一定要掌握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倡导的教学方法,新概念教材编写是建立在情境教学法基础之上的,所以老师们首先要了解此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再进行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详细地落实到学生能够做到什么,而不是老师能讲多少。这样对于教师设计课堂步骤和活动才有指导意义。
2. 活动设计: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以及每个步骤中包含的活动。所有步骤和活动都是为了完成目标而存在,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1)活动要多样,发展学生不同的智能。
2)活动设计要本着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提升语言能力的原则。比如,对于“教授语法”,新概念前言中明确指出:“每个新句型不应作为某一种抽象的语法规则的范例来介绍,而应作为表达某种思想的方法,也不需要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学生在训练中学会下意识地运用正确的句型,而不是用“语法逻辑”去进行推理。如果需要解释,可以把新句型与已经学会的旧句型联系起来(新概念英语 2第xxi页)。”
3)可以将几种教学法融合起来设计活动,例如,在新概念第二册第一课中讲word order时,可以融入任务型教学的理念,设计一些小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将正确的word order找出来。这样就避免了枯燥地讲解语法和机械操练的局面。
3.目标检测:对于每节课,都需要有目标检测来衡量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目标检测可以安排在每个课堂活动后,检测活动目标是否达成;也可以安排在整堂课结束时,检查整体学习效果。
网络时代教育的价值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体现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们应该意识到未来的教学中,讲台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这个舞台应该还给学生。教师需要修炼的不再是归纳总结各种知识点和应试技巧并灌输给学生,而是如何提高授课技巧、营造高效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何况用母语讲授外语语法的老师是连鱼都没给学生的!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提升教学理念,就无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现代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