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发布《00后研究报告》,其中有一条指出,00后这代课业负担更重,调查显示00后参加课外班的时间达到90后的3倍。
在这数字背后,还有父母们的调侃,“唉,现在的孩子真是‘碎钞机’啊,学科辅导班动辄都是万元起报,问题是还不知道是不是真有用。”
“补习班究竟有没有用,有多少用?”最近,杭州有4个五年级小朋友试图去回答这个问题,他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在全班同学中展开调查。
结果显示,成绩好坏与补习班的多少不成正比关系,与花多少钱也不成正比,倒是和孩子是否自愿参加相关性更大,有个别案例还出现补习班越多成绩越差的情况。
1
缘起:一项语文作业引发的调查
4位小朋友是来自保俶塔实验学校申花路校区五年级12班的学生,调查源于一项语文作业。
“五年级下学期,有一个单元是综合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我就布置了一项作业,前后桌4人一组,选各自感兴趣的话题做一个研究报告。这个小组的调查结论引起了班上很多学生家长的关注及反思。”该班语文老师介绍,作为一个有20年教龄的老教师,她对课外辅导班的看法是,家长确实不应该盲目跟风,而要从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
“问卷是我设计的,主要问了6个问题,当时我们更关心的问题是同学到底是自愿去上补习班还是父母逼的。” 扎了个马尾辫的郑雨阳同学向记者介绍调查情况。记者也看到了那份问卷,题目挺有意思,叫《补习班‘奇怪’作用调查问卷》,问题有:对补习班是否感兴趣,上补习班前后成绩对比,是父母强迫还是自愿,补习班对自己哪一学科有用等问题。
为什么问卷题目强调“奇怪”作用,郑雨阳笑说,因为在调查之前他们就知道,班上有同学从不上补习班成绩却很好,有的上很多成绩却一般,所以他们觉得用奇怪这个词,才能表达出他们的想法。
2
结论:补习班的效果和孩子意愿最相关
记者发现,这几个小朋友调查做得很认真,发放问卷46份,有效回收36份,“有的问卷收上来,一看就是瞎填的,我们就做无效处理。”
4人中方中和、郭羽凡负责写调查报告,在家长的帮助下,他们还做了柱状图分析,同学36人中,有补习班的为29人,7人没有。其中报英语的最多22人,其次为语文18人、数学17人,报科学的最少,6人。
关于意愿方面,15名同学表示是自己愿意的,另外则表示是与父母协商后参加,有5名同学直接表明是被父母强迫的。
对于补习班的作用,调查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对自己的成绩有帮助。但调查小组的同学通过结果,再比照平时成绩,他们得出了自己的调查结论:自愿参加补习班的同学,成绩都取得了进步,但父母逼着去的雅思辅导班班哪个好,多半不会起太大的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
3
追问:孩子真是自愿参加补习班吗
调查中有15名同学表示是自己让家长报补习班的,这是真的吗?
记者采访时正值午饭后,同学们兴高采烈围了一大圈,面对记者这个问题,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初报班时可能不那么情愿,但大多数同学都上,我为什么不上啊。”“我们都五年级了,补习班在低年级就开始了,早习惯了。”“我上了两个数学的班,我的数学成绩就是挺好的,所以愿意上。”
调查中被同学生称不参加补习班成绩也很好的同学是一名女生,个头也挺高,留着齐刘海,记者和她聊了下:
“我确实没有上学科类的辅导班,我目前还在上的是古筝,已经考了10级,另外还有舞蹈。”“周边同学都上,你有没有动过心思,或许你去上了成绩会更好?”“我没有,因为我觉得小学时期上不上补习班对我影响不大,虽然有时候考试前也会紧张,怕自己会不会赶不上上辅导班的成绩较好的同学,但发现好像问题不大,成绩比较稳定,虽然不上辅导班,但我会自己在家做些习题,有的补习班就是超前学,那我也会自己预习。”
作为家有小学生的妈妈,记者感觉这个女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在同学围在记者身边讨论自己有多少个补习班时,一名戴着眼镜的男生说,“我光补习班一年要花父母8万多块钱呢。”“上多少个班雅思辅导班班哪个好:补习班越多成绩越差!杭州5年级孩子想“劝劝”家长,别花冤枉钱了,会花这么多钱?”“算算也没有几个,在学而思报了数学与英语,一科一年是1.2万,两科就是2.4万,在另外一个机构报了科学,一年就是2万,还在一个地方上语文数学,一上就半天的那种,我听妈妈说一年要近4万,这不就8万多了,另外我还有个书法课。”小朋友算得很清楚,他说偶尔会听到妈妈提及辅导班的费用。
“你自己觉得值吗?”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但我数学成绩的确挺好的,我成绩还算不错,班级前五吧,父母还算欣慰吧。”
在讨论00后一代的养育时,很多父母也都自嘲,自己就是养了“碎钞机”,上了补习班,碎钞速度更快了些。
新闻+
“禁补”之后“进补”依旧
补课费用直追住房按揭
再过段时间,中小学就会陆续放假雅思辅导班班哪个好,各种课外培训班又会火起来。假期,很多孩子不轻松,几乎被补习班、培训班课程排满了:一三五奥数,二四六英语……网络上流传的段子“上一秒母慈子孝、下一秒鸡飞狗跳”,折射出了这种教育焦虑症。
要缓解焦虑,就得课外“补补补”。所谓“学校减负、家长增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公办学校减负、社会培训机构增负”,课外补习热正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覆盖面不断扩大。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参加课外辅导的中小学生,占到在校生总数的70%左右。
补课费用逐渐走高。“课外补习往往收费不菲,一些80后白领夫妻,每月住房按揭还不到一万元雅思辅导班班哪个好,但孩子的补课费已经快赶上这个水平,这大大加重了家庭负担。”有教育界人士表示,上补习班拼的不仅是学生和家长的体力心力,更是家庭的实力。
实际上,针对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问题,教育部等四部门在今年2月底宣布将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治理后有变化吗?
何老师在一所知名中学教英语,他告诉记者,现在“补课”是敏感词,但同事参与补课的现象仍在继续。“校长开会专门提到了这个事,说大家要注意安全。”
对于专项整治行动的效果,学生家长张玲摇摇头说:“没用。那些机构只不过是把教材的封面撕了,改头换面包装一下,但培训的还是那些内容。”
在记者的调查中,不少受访的家长表示,送子女去培训机构参与应试导向的培训是“被逼”的。果真如此吗?
引起家长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老师“课上不讲课后讲”“跳讲”的担忧。记者调查了解到,在主管部门的严厉查处下,老师“留一手”的做法已极为少见。
“被逼”的另一种解释:“还不是因为升学考试!”这番解释的背后其实是家长过高的期待。有教育人士表示:“家长要接受一个事实,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上北大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