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晶妈》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这个周六应邀带晶晶去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参加了一场英语试听活动。
宣传造势:夸赞+骚扰
起因得从上周二说起。
我晚饭后带晶晶去超市,在超市入口被一20来岁女孩拦住,塞宣传单的同时(平时对塞宣传单的人,为免纠缠,我一般是快速抽身,但那天我心情好,所以留步给了她展示的机会。),开始夸晶晶、询问年龄、在哪儿上幼儿园、是否知道她们机构(其实我当然知道,因为就在我家门口,而且被多人多次骚扰,但我当时装作不知道)、介绍本周六家长免费听专家讲座,孩子试听,让我留了宝贝姓名和联系电话(恰好最近阴雨,我想着有个带晶晶玩的去处,同时也想听听英语专家有何新资讯和见解,于是这次很爽快地留了。)
果然是乘胜追击,周三晚上电话就来了。
一接电话就开始问:“宝贝在哪家幼儿园上学?妈妈做什么工作?”(这与听课有关系吗?后来我琢磨出来了,在什么价格和档次的幼儿园,决定了她们周六那天是否会把你作为重点对象攻破。)我当时没回答她,直接问了时间,告诉她我会去的,不用担心。
还没完,周五中午电话又来了,换了一个厉害点儿的(可能是主管级别的,看来觉得没摸清我底细,不死心。)我当然没让她得逞,同时再次给她宽了心,保证会去。
周六中午,再次电话,我已经烦了。不过她挂电话前的最后一句话我还是真诚地答应了她。她说签到的时候一定记住说她的名字。(当然,我被攻克后,她就有提成了。)
服务态度:热情→超级热情 PK 热情→冷淡
我带着晶晶刚走到60米开外,已经有一个帅哥热情迎上来问是否是听课的?陪着走了没三步,换另一帅哥迎上来,待走到正门口已经是沿途换了三四个帅哥,门口更有一队人在夹道欢迎了,还有热情的要抱着晶晶走,被我谢绝了。这阵势着实令人感动和温暖(真心滴)。
签到本上自然是详细地、恨不得把你家祖宗八代的信息都给掠去。然后那天认识的女孩热情把我们迎上楼,带到一间教室。教室里只有一个和晶晶同龄的女孩及家长,剩下的都是学校的老师,热情地问东问西,端茶倒水。
10分钟后家长们被带去另一教室听讲座,教室里留下了几个孩子,说一个多小时讲座结束后看小朋友们展示试听成果。
在所有程序结束后,我告诉他们暂时没有参加他们培训班的想法,于是在多人游说未果后,纷纷离去转而攻克更有价值的堡垒。我和晶晶离开时没一人给我们打招呼,也没人搭理我们(有点儿戏剧性)。
引导程序:热身+教育+展示
通过演讲让家长预热,同时教育家长不重视英语学习,就会……;越早英语学习,越会……。最后带孩子上台展示她们一个多小时的学习成果,坚定家长在此学习的信心。
讲座一开始,我就有种被忽悠的感觉,什么专家,不过是个小姑娘,自我介绍说有5年教育经历。不过像我这样好学的人,还是拿出纸笔认真对待。
其实都是电脑编好的资料,在电子白板上边展示,边听她讲述。
目的:说好听点儿,攻其身先攻其心;说得难听点儿,就是洗脑。
理念:幼儿学英语的重要性、语言的最佳学习期、八大智能开发、根据孩子不同类型的个性因材施教、赏识教育等。(都是公认的学习理念,当然我也是认同的)
内容:侧重在权威人士的报道、本机构辉煌史、本机构在电视媒体的公信度、本机构教材教具及无人能比的教学优势、本机构学生的学习成果(特别是放了几个4岁、5岁孩子英语口语表演,很有煽动效果)
展示:演讲结束,带上来孩子们,连晶晶共六个,年龄3岁——6、7岁不等,都是女孩(难怪有言说21世纪是女性的世纪,嘿嘿,女娃从小就开始好学上进,参与竞争了。)
引导老师是全英文交流,大幅的肢体语言,拿着图片,引导小朋友们展示了刚才对“C D cat duck”的认知和口语表达。
宣传:孩子们带走后,演讲者再次登场,最后宣传视听教材、学费及三年后孩子能达到的英语水平——能掌握400句左右常用语对话,1000多单词识字量,会唱60首英文儿歌,还有对英文的兴趣等。
下单方式:围追堵截
在宣传完本机构课程后,还未等所有家长喘口气,(哈哈,见证奇迹的一刻到来了)呼啦,教室门开,涌进一大帮老师,分别围坐在家长旁边,立刻开始发起猛攻。
也许是演讲过程中的点名提问我回答得有点儿水平?英语培训班到底怎么样?也许是之前的故作神秘?反正我成了重点攻克对象,因为坐我旁边那位,后来知道是这个机构在本地的负责人。她首先问我:“听了演讲感觉怎样?”我说:“还可以。”她马上就准备下单4岁有没有必要上英语培训班:揭秘:少儿英语培训班到底怎么样?,我借故上厕所出了教室。
立刻那成功邀约我的美女贴身跟进,热情地送我去厕所,又热情把我迎回来。(莫非怕我跑了,我的晶晶还在他们手里呢,他们怕啥呀。)
我推开那个教室,晶晶正聚精会神地在看动画片,对我理都不理,没奈何,走不掉,只好跟着那美女又回去,不过我没再进教室,坐在外面沙发上,听她继续跟进我。
很快,那负责人出来,坐我身边。于是我坦白地跟她们表明了我的观点:
我主要是觉得这培训的投入和产出,实在是太不成比例了。
一个学期(半年)4800,96个课时(1个课时半小时),一周1次(约2小时),半年上大约24次课。
想想,一星期一次课,课堂上,老师还要花大量的时间与孩子们做游戏,否则这么点大的孩子,肯定坐不住(她们也承认孩子的注意力顶多就是20分钟),课就上不下去。这样一来,课堂上实际授课时间,其实是相当有限的。而且,如果没有家长花时间去做另外的辅导,估计等孩子们上完课,过了两天,也就把刚学来的那点东西,忘得差不多了。
可是,如果家长有能力辅导六天,又何必花这一天的钱给培训机构呢?一年将近一万大元哎,三年3万大元,简直跟打水漂似的,三万块钱达到他们所宣传的学习效果,也真不算什么水平。
他们这家机构如果真能达到所宣传的学习效果,比起别的机构,也就算是不错的了。有时我碰到从两岁多起就在英语培训机构或英语兴趣班学了一两年,现在大约三四岁的孩子,随便和他们说上一两句,根本答不上话。他们在那里,充其量就学了几个有限的名词与动词。例如apple、orange、walk、jump等等。但是,真要把这些单词给套到句子里,他们根本反应不过来。
如果家长没有能力辅导,不如等孩子大一些,五六岁以后,真能坐下来专心上课再考虑吧。否则,我真感觉这钱花得实在冤。
他们跟我强调的,当然也是能说服很多家长的理由就是:
1、家长英语水平不行就没法辅导孩子,
2、他们有一套9年制递进式的教材,可以点读,生动活泼4岁有没有必要上英语培训班,避免家长盲目辅导,
3、孩子们需要在一起游戏式的学习,更能激发学习热情,
4、他们的教师是全英语式教学,提供了一个英语视听环境,
5、一周一次对孩子提供一个指导和激发,其它时间只需家长放放CD,做做点读教材,不需要花费家长太多时间(考虑到家长都很忙,孩子们平时上学,在家的时间有限)。
我的观点,与上面逐一对应:
1、家长只要具备初中英语水平,即使曾经学的是哑巴英语,只要看到简单读物能读出来,就可以辅导孩子学习英语。
大多数家长的心结就在于,怕自己不纯正的发音误导了孩子。
其实孩子的大脑对语言有天生的过滤能力,如果家长在辅导孩子的同时,提供给孩子足够的、纯正发音的美语视听碟片,孩子最终会过滤掉不纯正的发音,而自然接受纯正发音。
这就如同南方方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如果每天都能看央视一套的节目,久而久之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2、英语原版分级教材和分级读物是非常丰富的,有心的家长在网上稍加搜索,就能搜到一大堆。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套,就可以指导孩子的英语学习。
国内引进的“机灵狗”就是一套趣味性很强的分级教材,配有相应的CD,完全适合零起步的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
3、小朋友们聚在一起,游戏式的学习固然能增强学习的乐趣,但真正想培养孩子长久的学习兴趣,单靠这种方式是不能持久的。如果在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很容易演变成对游戏本身的喜爱,而不是对这门语言的兴趣。
此外,团队一起学习固然增强学习兴趣,但能培养孩子具备独自一人状态下的学习兴趣和独立学习力,从长远来看,更是一种优良的品质。
4、一周一次的学习,哪怕是全英文教学,两个小时的试听环境也是杯水车薪,起不了多大作用。
何况,除非是外教,中国英语教师的英文水平依然是应试教育下学成的哑巴英语,即使后期经过再学习、再深造,依然摆脱不了中式口语特色。
更何况,游戏式的、肢体式的全英文教学,考验的不仅是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4岁有没有必要上英语培训班,而是一个教师的综合能力。现在的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真正的好老师少之又少。
更更何况,把不同个性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水平的孩子统一固着在同一模式、同一标准中,可想而知只能是在少数孩子身上产生一定的学习效果,大多孩子是花钱玩了一把,做了陪衬,我想这绝不是花了大把银子的家长希望看到的结果。
与其这样,不如把这些钱用在购买更多原版外文童书、原版儿童视听碟片,让孩子每天接受半个小时浸入式的纯正语音熏陶,三年后孩子的英语水平绝不会比参加培训班的孩子差。
5、既然家长每天还要配合学校给孩子听CD,做学习册,那自然也能抽出同样的时间给孩子每天阅读10来分钟英文小书、听半小时英文原版碟片。能做到如此,还有必要一定参加英语培训班吗?
如果家长真是忙得每天抽不出半小时给孩子放CD,做学习册,那参加英语培训班4岁有没有必要上英语培训班,靠一周听那么一次课,又有什么用呢?我也只能说家长是钱多的没处扔了,愿意给英语培训机构做贡献、献爱心。
其实在英语培训班学得好的那些孩子,主要还是靠家长平时能持之以恒地配合、辅导、输入。家长的作用远远大于学校的作用,能这样坚持给孩子输入英语的家长,即使不参加培训班,三年后孩子的英语水平一定也会高于、至少齐平于培训班出来的优秀孩子。
所以,幼儿英语学习,需要的不是家长多么高的英语水平,而是家长的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的结果就是:几年后即收获了英语水平,还省下了几万银子,何乐而不为?
晶晶没有经历过幼儿园集体互动活动,所以在台上反应比较滞后,对这种眼花缭乱的方式似乎也不是太适应。不像她右边那个粉衣服小孩,虽然比她还小,但在幼儿园浸泡过,所以感觉更适应些。